记一次抢活破案的经历

引言

题目像小学生的记叙文,还真是个记叙文。

昨天(10 月 2 日)带小孩去公园玩,大女儿骑着自家的折叠自行车过去的,忘记锁车,回来发现,自行车不见了。

全家人脸上写满问号和感叹号。现在城市监控这么密集,自行车也不是啥稀罕物件,还有人偷?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杭州有俩小偷,入室盗窃,偷到的财物还不够车费,事后还被抓了。处在和平年代太久,特别是这几年城市监控发达,生活水平提高,在大部分人眼里,真的是“路不拾遗”。我自己遗失过不记名购物卡,公司班车司机还在群里找失主认领。

现在我大中国的城市,真的是比较安全的。这反差真有点大。

报警

全家人站在原地蒙圈了一会儿,决定先回家吃饭,不报警了。自行车价值不是很高,一报警估计又是笔录,又是看监控的,折腾下来晚饭别想吃了。

吃完饭,老婆问要不要报警,主要是刚买不久的新车,还是有点心疼。我也懒得打 110,就搜索了一下,发现微信的“城市服务”里有网上报警,就简单描述了一下时间地点事件,上传了自行车照片,购买凭证。本想着,随便上传点资料,有人管就管,没有管就算了。五分钟不到,就接到一个陌生来电,自称是 xx 派出所,核实了报案的内容,让我过去看监控视频。

哇塞,这效率,可以啊。派出所离家不远,骑个共享单车就过去了。

看监控录像

到了派出所,监控室的工作人员陪着,先是看有没有摄像头直接拍到自行车停放处,结果没有。只能退而求其次,调出遗失地点附近路口的摄像头,逐个快进观看。过程有点冗长无聊,主要是在公园里呆了近 90 分钟,时间有点长,每个摄像头都得从头开始看。

在 18:06 分,在一个路口,看到一个穿白色背心的老年人,牵着疑似我家自行车,在等红绿灯。哇塞,那个兴奋劲,跟发现了个宝藏似的。像踢足球,经过冗长沉闷的中场拼抢,终于有次像样的进攻并且进球了。

开心。

开心了不到一分钟,就陷入了困惑。因为我们在另外一个,能够拍到人行道的摄像头里,却没有见到嫌疑人牵着自行车经过。监控室的民警也是一脸困惑,来回看了几次,都没有看到。

我一想,会不会是两个摄像头的时间不同,所以没有续上。我们把时间范围拉长了几分钟,也没有看到。看实时视频,发现两个摄像头的画面上时间差不到 1 秒。这下真的是彻底蒙圈了。

咋办,线索到这就断了。为了咱这屁点大的事,民警也陪着看了老半天监控,线索确实断了。而且,等红绿灯的摄像头,只拍了嫌疑人的侧面,无法进行人脸比对。民警提议让我先回去,他们会再详细分析视频,需要更多时间,有结果再给我电话。

再次勘探现场

我一听,觉得这事也没抱太大希望了。毕竟案值太低,我其实都不太想报警。骑车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在下一个摄像头没有看到嫌疑人。到现场的丁字路口再转了一圈,天太黑,也没看到摄像头的位置。遂作罢,骑着车回家了。

刚到小区,又接到民警电话,说我得去做下笔录。因为“城市服务”的报警受理后,还是要做现场笔录的(要按手印)。我其实不太想去,但民警解释了他们的政策,只要上了 110 平台,只有两种结局:要么你承认报假案,要么就要有笔录,形成闭环。然后跟我道歉说,因为刚才事情多,看完监控给忘了做笔录,让我再去一趟。

坦白讲,当时有点不太情愿再去趟派出所。因为线索断了,再去一趟希望也不大。再花个把小时在这事上,有点不值得。但碍于“诚信”原则,还是去了。咱可没有报假案啊。

路过那个丁字路口,我突然想到一个点子:我只要记住当前的时间,然后在丁字路口的人行道上转一圈,就可以查出,为什么刚才只看到嫌疑人等红灯,没看到嫌疑人过马路了。

再去趟派出所,不能白跑啊。

再看录像

录完口供,我向录口供的民警(和监控室不是同一个民警)提出能不能让我再看一遍视频,因为我再勘探了现场,做了个试验,有可能可以把断了的线索续上。

录口供的民警有点不情愿(可以理解,毕竟我准备抢他们的活干),说他们后面会再看监控录像的,这方面他们是专业的,让我放心回去等消息就好。

我说,那你看能不能跟监控室的民警说一声,就说我有个点子,能解释刚才看监控的时候,线索断了的困惑。如果他有时间,就五分钟,陪我再看一下。如果他忙,就算了(我也心虚,毕竟是抢他们的活干,而且案值低,咱也不能浪费公共资源啊)。

没想到,监控室的民警真感兴趣,愿意陪我再看一下监控。

五分钟时间,通过对比我绕着人行道走一圈的视频,终于真相大白。监控室的民警也很开心。

如下图所示,嫌疑人准备过“人行道 1”,但我们切换的的摄像头拍的却是“人行道 2”,而我们原来一直以为它拍的是“人行道 1”。

示意图

真相很简单吧,估计你看完,会在心里嘀咕:就这?

(给女儿的一个阅读理解题:我要怎么走,最容易通过视频对比,找了真相?)

确实是这样的。会编程的同学,应该就有这样的体验,有时候,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眠不休,通过看代码,分析 LOG,最后找到问题的原因,简单地令人涕笑皆非。改一个参数就搞定。

结局

这样线索就续上了,通过一个个路口摄像头,很轻松地锁定了嫌疑人自行车最后的停放位置以及住址。我也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回到家,和家人说了经过,她们都觉得很有趣。还说我可以转行干刑侦了。

我们平时查 BUG,从代码和 LOG 里找线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证实或证伪),亦步亦趋,最终找到问题的真相。民警办案的方法论差不多,只是他们找线索的来源是录像,口供,现场的蛛丝马迹。但如果说,一个好程序员,也是个刑侦好手,这话我就不认同。最大的区别是,计算机从来不会骗人,但嫌疑人的骗术足可以假乱真。

我本以为,要回车肯定要国庆后,大家都开工了,才有可能。没有想到,第二天民警就通知我去派出所领车。这效率,真是杠杠的。

故事就到这了,几点个人感受总结一下,权当餐后甜点。

(一)保留好票据

这次报案,民警要求提供自行车的购买发票。幸好老婆有拍了张收据,民警也接受。我们平时买大件物品,发票最好拍个照保存。个人证件,最好都拍个照片保存起来,关键时候可能用得着。现在大部分人都不带钱,也没钱包,拍个照片,大部分情况下也能将就着用。

(二)社会中不安全的一面

我是晚上九点多到派出所的,一个小小的派出所,里面有大十几个人在值班,这可是国庆长假的晚上啊。而且过程中,陪我看监控录像的民警,接了几个电话,都是“哦,有案情了,你稍等”。想想也是,医生天天看到的是病人,软件工程师天天看到的是代码,民警天天看到的都是案件。普通市民出事的概率小,看到的都是安全。现在社会确实比较安全,但也只是相对的。我估计让民警讲点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所以,生活中还是要保护好自己。这是第一要务。切不可因为觉得很“安全”就掉以轻心。

(三)办案体系完善

我深切地体会到的一点,是办案体系非常完善。就我这么点小破事,中间打交道的民警不下五个,每个人负责一小块,都是按流程走。案件一上 110 平台,除非自己主动撤销案件,否则一定要有闭环。当然,闭环不是说一定能破案,而是说如果不能破案,也要做好资料,查到哪里了,为什么线索断了之类的。以备复查。最终还要给报案人一个交代。

印象中,十多年前,唯一一次报警的经历(公司宿舍篮球场,社会人员和公司员工因为打篮球冲突,有人被打伤,缝了几针)。那时候报完案,录完口供,最后就是石沉大海。但这次体验完全不一样,你能感觉到,每一个环节,民警们都希望做到闭环,按照流程和标准在运作。

当然,这完完全全是个人感受,而且一线城市会比小城市好,城市会比农村好。

(完)


Post by Joey Huang under daily on 2022-10-03(Monday) 23:44. Tags: 每日随笔,


Powered by Pelican and Zurb Foundation. Theme by Kenton Hamalu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