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陷阱之缺泛大局观

写在前面

一顿操作猛如虎,微观角度来看,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由于缺泛大局观,赢了战斗,输了战役。这在投资领域可以说是很常见的错误。

那么,什么是大局观呢?三个要素:估值,周期,情绪。

我们先看估值。当前市场整体的估值是高了还是低了,需要有个判断。如何判断呢?我平常关注的几个指标如下:

  1. 蛋卷估值
  2. 且慢估值
  3. 有知有行股市温度计
  4. 全 A - 国债估值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取 A 股中位数的收益(市盈率的倒数),和 10 年国债收益相比,看看哪个收益更高。用 A 股中位数的收益 - 10 年国债收益,算出股票投资的风险溢价,如果风险溢价是负数,说明股票投资相比国债,已经没有什么风险溢价了,还不如直接买 10 年国债。说明这个时候,市场处于高估中,应该逐渐卖出股票,买入债券。如果风险溢价是正数,且数值较大,说明股票投资比国债投资未来可能带来更好的收益。

除此之外,我还会经常关注 E 大 的微博。

其次看周期。上市牛市离现在多久了?本次熊市持续多长时间了?总体下跌了多少幅度了?这些数据,通过 沪深 300,中证 500,创业板指等几个指数的月 K 线图,很容易有个模糊的判断。

最后再情绪。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是月平均交易额。交易量越大,说明市场交易热情越高。交易量越小,说明市场交易热情越低。一般情况下,市场在高位时,交易量比较大。在钻石低附近,交易量比较小。

案例分析

2018年5月 底开始,对美的集团进行建仓。事后往回看,这是个还不错的建仓时间点。市场经过了半年多的下跌,已经进入了建仓的时点。后续也确实在分批买入,但由于缺泛市场大局观,犯了“拿不住”错误。

  1. 在市场持续下跌过程中,无法克服恐慌情绪,在底部频繁交易。不过,最后还是买了计划中的仓位,克服了“不敢买”的心理。基本上是成功的。
  2. 在市场反转后,早早地卖掉筹码。只喝了点汤,根本就没吃到肉。犯了严重的“拿不住”的错误。

还是应了那句老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下面看一下交易细节。

美的集团交易记录

序号 证券代码 摘要信息 成交数量 成交价格 交易费用 交收日期
1 000333 买入 200 50.81 15.24 5/25/2018
2 000333 买入 200 50.3 15.09 6/28/2018
3 000333 买入 200 46.2 13.86 7/17/2018
4 000333 卖出 300 45.00 33.75 8/10/2018
5 000333 买入 300 41.64 18.74 8/16/2018
6 000333 买入 300 41.16 18.52 8/17/2018
7 000333 卖出 400 42.91 42.91 8/27/2018
8 000333 卖出 300 41.13 30.85 11/2/2018
9 000333 买入 400 37.65 22.59 12/12/2018
10 000333 买入 300 37.337 16.8 12/26/2018
11 000333 卖出 400 41.03 41.03 1/16/2019
12 000333 卖出 200 42.39 21.2 1/29/2019
13 000333 卖出 300 51.77 38.83 4/24/2019
  • 前 3 笔买入,发生在 2018年5月26日,2018年6月28日,2018年7月17日。这些买入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按照预定计划执行。虽然第一次和第二次买入价格几乎相同,但买入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月,符合原定计划。
  • 第 4 笔的的交易是卖出,发生在 2018年8月10日,卖出价格 45 元。第 5 笔的的交易是买入,发生在 2018年8月16日,买入价格 41.64 元。这里的交易逻辑在于,认为未来会继续下跌,做了个先卖后买的网格,盈利 8% 左右。这里的交易结果是积极的,但其实交易策略是错误的。后文分析。
  • 第 6 笔交易买入 300 股,发生在 2018年8月17日,价格 41.16。第 7 笔交易卖出 400 股,发生在 2018年8月27日,价格 42.91。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交易过于频繁,第 6 笔和第 5 笔交易仅隔一天。二是第 7 笔卖出了 400 股,且价格只在 42.91 元,虽然实现了低买高卖,但网格空间不符合预期(只有4%)。且,先卖后买的交易策略,也是错误的,后文分析。
  • 第 8 笔交易卖出 300 股,发生在 2018年11月2日,卖出价格 41.13 元。第 9 笔交易买入 400 股,发生在 2018年12月12日,买入价格 37.65 元。这里的交易逻辑还是先卖后买的网格交易。但这里的问题在于,这种网格是建立在预测后续会继续下跌,先卖出后面再接回的逻辑上的。这样很容易卖在钻石底。所幸,这里克服了跌下来后,不敢买的问题。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但运气成份不小。
  • 第 10 笔交易买入 300 股,发生在 2018年12月26日,买入价格 37.34 元。至此,总持仓 900 股。回头看,这里就是行情启动的钻石坑。我们完成了建仓。建仓途中,虽然也犯了点错误,但总体错误可控,且运气不错,有几次成功网格交易,降低了持仓成本。
  • 第 11 笔交易卖出 400 股,发生在 2019年1月16日。这里的交易逻辑,还是网格。站在当时当地,确实不知道这里就是行情的启动,可能在这里还会反复波动磨底。所以,第 11 笔交易和第 10 笔交易相比,有将近 8% 的收益,就按照网格卖出了。总体逻辑是成立的,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卖出了 400 股,而不是计划中的 300 股。
  • 第 12 笔交易卖出 200 股,发生在 2019年1月29日,卖出价格 42.39 元。这笔,则是完完全全错误的卖出,没有逻辑可言。说是网格吧,明显幅度不够,和第 11 笔相比,只上涨了 3.3%。而且,距离第 11 笔交易,仅仅 2 周时间。
  • 第 13 笔交易卖出仅剩的 300 股,发生在 2019年4月24日,卖出价格 51.77 元。到此,本次交易完成。这里的交易逻辑,是价格已经上涨到 2017 年底的高位的 53 元,而且从短期来看,从高位跌下后,走了了个短线双顶走势。结合周期和幅度,在这里清仓卖出。从后续的走势来看,卖出后 6 个月内,股价一直在 50 元附近振荡。可以说,这里的交易还是成功的。

本次投资总收益 2860 元,扣除交易费用 329.41 元,净收益 2530.59 元。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掐指一算二百五。

(300*45 + 400*42.91 + 300*41.13 + 400*41.03 + 200*42.39 + 300*51.77) - (200*50.81 + 200*50.3 + 200*46.2 + 300*41.64 + 300*41.16 + 400*37.65 + 300*37.34) - 329.41

经验教训

对这次投资经历的总结。

  1. 买入建仓基本没有大的错误。但有一点要警惕,几次网格都是先高位卖,再低位接回。虽然都成功了,但更多的是运气成份。建仓阶段的网格,要先买入,再卖出。避免先卖出,股价上涨,导致卖飞。
  2. 用来做网格交易的仓位较重。一个网格交易用了 300 股,占最后总持仓 900 股的 1/3。当然,这里的客观原因是,我们的资金规格小,如果只用小仓位,比如 1/10 来做网格,一网根本赚不到多少钱,失去了交易的意义。由此可见,投资中,本金数量非常重要。别人有 1000 万,一年 10% 的收益是 100 万。你只有 10 万,一年 100% 的收益才 10 万。一年后,你们两个人的财富差距又扩大了 90 万。钱太少,把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积攒本金才是王道。
  3. 第 12 笔交易,完全不符合交易纪律和交易逻辑。这是本次投资中最大错误之一。大道至简,投资中的道理总是很简单,但真正执行起来,市场波动,个人情绪,都可能导致动作变形,从而做出错误的交易。
  4. 缺泛大局观和长线思维,是本次投资的最大错误。投资开始前,没有想好长线底仓的数量,也没有规划好持股周期,最终只是按照趋势交易在操作,而不是价值投资。虽然赢得了战斗,但输掉了整个战役。从美的集团后面几个月波澜壮润阔的行情来看,我们真真正正地错过了一大波行情。
  5. 经常变换投资标的。这次交易后,基本没怎么再关注美的集团这支股票。导致在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导致全市场恐慌时,没有再次建仓买入。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马后炮。但实际上,在本人的操作中,2020年3月份,确实大幅加仓了中国平安,因为加仓前,就持有中国平安,进而对它关注度非常高。而在当时,根本就没有关注已经清仓的美的集团。

拿得住真的是好难啊。当然,这里的结论和全市场行情风格有关。回头来看,2019 年和 2020 年,是大牛市。牛市中,大部错误都和“踏空”有关,所以感觉是没拿住。如果换成振荡市,那么我们的网格交易可能就是好的策略了。要是在振荡市中死死拿住,可能心态也容易崩。如果再换成单边熊市,死死拿住,硬扛着大幅回调,也是个大的错误。所以,拿得住,还要加个前提:上涨时拿得住。

经常有人问,交易记录叠加股价走势的图是怎么做出来的。感兴趣的朋友,微信搜索“我的投资账本”,记录下你的交易记录,就可以生成交易记录和股价走势的叠加图,方便以后复盘。


Post by Joey Huang under wealth on 2021-05-22(Saturday) 10:53. Tags: 交易陷阱,


Powered by Pelican and Zurb Foundation. Theme by Kenton Hamalu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