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承压能力不断进化

写在前面

有幸在空中课堂学习了压力管理的心理学讲座。它内容丰富、全面,不但介绍了压力反应的科学原理,还教会了我们识别压力来源以及一些缓解压力的策略和技巧。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回应压力,而不是去对付压力。”

“回应”意味着压力可以进行科学地管理,从而变成我们成长的动力。而“对付”,则意味着对抗和逃避,是零和游戏。

适当的压力是成长的动力

压力就像水和空气,永远和你我同在。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它让我们更加坦然地面对压力。

前段时间大火的短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里的二舅,是全村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是“树先生”,一个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的人。但凡你需要对你的人生,对你的家人,对你的团队,对这个社会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压力总是如影形随。

某个慵懒的周末早上,赖会儿床,刷会儿手机,一个早上就过去了。某天,你有个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会发现那天效率特别高。这就是压力的妙用。压力管理的核心,是在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可能把它转化为动力和效率。

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战役,《资治通鉴》里是这样记录的: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

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压力管理”案例。项羽通过“破釜沉舟”,人为制造压力,从而成功地把压力转换为动力,一举击败秦军。

让承压能力不断进化

每个人的压力承受能力不尽相同。什么样的压力是“适当的”,是个很个性化的标准。

压力远远超标,达到“高焦虑”甚至“崩溃”状态是种怎么样的体验?这个知乎体,笔者有过亲身体验。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已经坚持跑步七年,累计里程将近一万公里。说来奇怪,我开始跑步的动机,并不是想锻炼身体或减肥,只是为了逃避痛苦。经历了两年压力山大且失败的创业后,我发现自己华丽丽的“抑郁”了。即使在结束了创业,开启了一份新的职业之后,症状也并没有缓解,总是莫名地低落,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连平常最喜欢的散步,看电影也味同嚼蜡。感觉自己的心灵失去了感受能力,内心像包了一层又厚又臭的裹脚布。每天早上醒来,总有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心头,几乎快喘不过气来。

那段时间,疯狂地看心理学书籍,试过哈佛公开课《幸福课》里的冥想,写日记,统统没用。最后发现,跑步竟然有些作用。

刚开始那会儿,跑上两公里,肺就像一个漏气的大型鼓风机,气量惊人,噪音吓人。可以不带任何夸张成分地用痛不欲生这个词来形容。神奇的是,身体的痛苦竟然悄悄地抵消了心灵的煎熬。跑完步的一段时间里,心灵上包裹着的又厚又臭的裹脚布仿佛被撕开了。明媚的阳光,悦耳的鸟鸣,夹杂着身体的物理疼痛,变成了一份可口的心灵鸡汤。仿佛一个长期生活在昏暗潮湿的地下室里的人,瞬间转移到了蓝天白云的大草原。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疯狂地跑步,距离也越来越长,两公里,五公里,八公里。一个月后,跑了最长的十五公里。跑步的唯一目的,是让身体充分感受到物理地痛苦,让那份心灵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一如村上春树所说的:

现在是坚忍地累积奔跑距离的时期,所以眼下还不必介意成绩如何,只消默默地花上时间累积距离。想跑快点就适当地加速,不过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

后来我才知道,跑步时,由于身体极度痛苦,大脑会分泌内啡肽来抵消痛苦。而内啡肽和抗抑郁药物百优解具有类似的作用。大概疯狂地跑了半年后,抑郁神奇的消失了。后来基本养成了两天跑一次,一次六到十公里的习惯。

当然,跑步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压力释放通道,可以是阅读,插花,散步,音乐,冥想,聊天,骑行等等。背后的原理不复杂,就是找到一个能让自己暂时跳出当前的情境,沉浸式地进入一种能够让自己专注且有淡淡的喜悦的另外一个情境中去。

很多人抑郁了可能想自杀,我抑郁了,是拼命地自救。回首往事,看着求生欲满满的自己,突然觉得有点可爱。

尼采说过,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诚哉斯言。体验过压力过大,抑郁,自愈后,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边界,收获了一堆心理学知识,还收获了一个跑步的习惯。

通过这个故事,想对那些“焦虑”或“崩溃”的人说,你并不孤单。丘吉尔一生都在和他内心的“小黑狗”斗争:

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 丘吉尔

真的勇士,是在“焦虑”和“崩溃”边缘时,依然能够保持理性,做你必须做的正确的事情。这是人生最大的勇气。

写在最后

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有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有智慧区分二者。这是应对压力的不二法门。智慧哪里来呢?这智慧就是,在你觉得压力有点大,压得快喘不过气的时候,咬咬牙再坚持一会儿,幸运女神对勇士不会太吝啬。

你说,我已经坚持地足够久了,我快顶不住了,怎么办?那就拿出胸怀接受它。把它放下。你可能不甘心,觉得这个事是可以改变的。但你必须承认对当下的你,它依然是不能改变的。你要做的,就是放下它,然后让自己成长。

保持在压力拉伸区,不断成长,不停精进。日拱一卒,不期而至。那些你奋力爬上的高山,终将变成你脚下的垫脚石。

(完)


Post by Joey Huang under essay on 2022-08-20(Saturday) 21:22. Tags: thought,


Powered by Pelican and Zurb Foundation. Theme by Kenton Hamaluik.